校友总会

校友动态

当前的位置是: 首页 >> 校友总会 >> 校友动态 >> 正文

王洁

发布时间 :2021年12月09日      浏览量 :

王洁:把自己的事业和所爱结合

王洁简介:四川大学(原华西医科大学)1991级肿瘤病理学硕士,1994级内科学博士。2008年入选国家“十、百、千”人才计划。2010年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基金”资助。现任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肿瘤内科主任、中国临床肿瘤学会副理事长、中国抗癌协会肺癌专委会副主任、中国临床肿瘤学会非小细胞肺癌专委会候任主委。

一、医学世家,缘系华西

钟南山说:“选择医学可能是偶然,但你一旦选择了,就必须用一生的忠诚和热情去对待它。”王洁与川大华西结缘有一些阴差阳错,但或许更像是一种命中注定。在家中数位长辈都是医生的家庭背景下,王洁从小就耳濡目染,在浓厚的医学氛围中长大;而邻居家的女孩儿考上四川大学数学系又为王洁埋下了一颗向往川大的种子。在家乡四川泸州念本科后留校任职四年内科医生后,1991年王洁来到了四川大学华西医学中心攻读肿瘤病理学硕士,完成学业后继续攻读内科学博士。

虽时隔数载,王洁依然清晰地记得在川大6年的点点滴滴:上世纪90年代,改革浪潮席卷中华大地,一切行业方兴未艾,医学同样搭上了这辆改革创新发展的列车。行业交流变得国际化,1991年进入川大学习的王洁就幸运地遇上了有德国留学经历的导师,接触到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医学理念。王洁有一种时不我待的感觉:“面对很多新理念新技术都如饥似渴地学习,我那时常常在实验室待到最后一个离开。”在王洁看来,人生道路上机会很多,但关键的就那么几步,能在人生的关键节点得到前辈们的指导,着实是人生一大幸事。“我很幸运,在我对研究对未来都很迷茫的时候,华西的老师们为我指明了方向。”

在华西,除了得到前辈们在研究学习上的指导,王洁还从他们身上看到了作为医学工作者的使命感:“我们不能一直走在后面,去学习别人已经研究出来的东西;我们一定要追赶上别人的脚步,如果有机会,我们还要做到引领”。对于华西前辈们所传承的优秀精神,王洁既是受益者,也是践行者。“这种使命感在我学习时感受还不深,但当我后来当上主任,去国外访学,组建自己的团队之后,才真切体会到了当年华西的老师们对我的影响有多么深远。”

1999年王洁博士后出站后,年仅34岁的她接下了北京大学肿瘤医院胸内科主任的重任。医院的许多老专家对王洁充满了疑虑和不信任,但是初生牛犊不怕虎,既然接下了担子,那就一定要做好,王洁凭借自己过硬的临床实力和负责任的做事态度最终赢得了大家的肯定。这担子一接就是三年,或许在普通人眼里,王洁作为医院最年轻的科主任之一风光无限,前途无量,安安心心在这个位置上做下去就行。但王洁觉得还不够,一方面觉得自己的医学水平提升遇到了瓶颈,另一方面认识到国内的肿瘤医学发展还是和国外有一定的差距,她想去接触更多前沿的医学知识。2002年,王洁作为访问学者奔赴UT MD Anderson Cancer Center继续学习。在大洋彼岸的几百个日夜里,王洁在临床和实验室连轴转。尽管辛苦,但王洁的视野得到了极大的拓展,也更明确了国内未来肿瘤医学的发展方向。王洁学成后拒绝了留美机会选择回国,她希望像当年川大华西的老师们教导自己的那样——将自己在国外所接触到的最前沿的东西带回给祖国。


二、想,要壮志凌云;做,要脚踏实地

陆九芝说,读书而不临证,不可以为医;临证而不读书,亦不可以为医。对医学工作者来讲,理论研究和临床诊治缺一不可,临床实践中发现的难题,就是现成的研究方向。王洁认为:在临床上就是要有一双鹰一样的眼睛,去发现一些在平时诊断中被忽视的问题;同时要有一颗狮子般的心,看准了问题就要大胆发起攻势去研究,进而击破。“我的导师给我讲过做医生的几重境界,其中最高的一层境界就是:成为一名临床科学家,在临床诊断中发现问题,然后能够通过自己的研究去解决问题,回来指导临床实践,这就是最高境界。”王洁也常常告诫自己的学生要善于发现问题,“临床上处处都是问题,尤其是在我们肿瘤医学领域。就看你有没有发现,敢不敢去攻克。”王洁所在的团队是国内较早开展液体活检,用液体活检来指导个性化治疗的。在临床实践中,晚期病人需要进行活检,很多病人拿不到足够的样本去做检测,且小活检样本存在时间和空间的异质性,而液体活检就可以很好的解决这一痛点。刚开始时很多同行抱着怀疑的态度看待这项创新性的研究,到了今天,液体活检技术无论在国内还是国际上都得到了广泛应用。因此,王洁坚信只要做有心人,善于发现临床问题并潜心观察研究,就一定能有所收获。

对王洁来讲,一名医生最重要的就是踏踏实实做事,而临床医生尤其需要非常扎实的临床经验和根底。随着科技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检查和诊断依赖于医疗器具和设备,这提高了医疗诊断的效率,但同时也有一些缺陷。同一种疾病,症状表现在不同的个体上是不完全一样的,展现出来的进程也有所不同。因此还是需要每一位医生脚踏实地走进病房,针对每位病人制定诊疗方案,这对临床医生来说是非常非常重要的。

无论是在理论研究还是临床实践上,王洁都取得了不错的成就,但她依旧保持着对自己的高要求。“在我工作的医院里,常常可以看到90岁的老院士依旧和一线医生一起查房,所以在我看来,选择了医学这条路,这辈子就不能停下来,就是需要活到老学到老。”除了在医学上继续精进,永远走在前沿外,王洁还认为医学发展到今天,博取众家之长是未来的趋势。“现在的学科发展越来越精细化,每门学科都在纵向发展,但同时越来越多的问题需要横向跨领域解决,比如肺癌,它需要内科外科放疗,病理影像,需要各领域的一线专家,基础科学家、生物统计学家、生信分析家合作才能更好的给病人制定合适的方案。”谈及川大的医工结合,王洁对母校的创新改革十分赞赏:“人工智能运用到医学中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方向,这是未来医学发展的趋势,我们把这一块儿做好了,才能更好地给患者延长生命乃至带来完全治愈的可能。”


三、技术,医学的躯干;人文,医学的灵魂

王洁作为一名临床医生,有许多艰辛付出与诊疗压力,但她却从来没有想过放弃,时时谨记自己作为医生的誓言,全心全意服务好每一位病人。在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百分之六十以上的病人都是来自全国各地,让王洁印象特别深刻的是,有的患者家属在患者离开人世以后依旧专程跑到北京去跟她说一声感谢,感谢在他们最困难、最迷茫的时候,给他们制定诊疗方案,给予他们信心。这样的患者不是少数。每每想到自己的一句话、一个诊疗方案就能让病人和他们的家属对明天抱有希望,王洁的内心便充满了力量。2017年,医院派王洁从北京到深圳组建一个新科室,在深圳的那三个月里,二十多个北京的病人跟着王洁一起千里迢迢从北京来到深圳,这种病人和家属无条件信任支持着王洁走过艰苦和不顺,走过他人的质疑和不信任。这二十年多来正是这样的温暖和信任让王洁从来没有想过要放弃。

面对病人时,医生不仅需要精湛的医术,同时也需要良好的沟通和交流。“我是很注意观察我的病人。在治疗过程中,他们除了身体上的痛苦可能还有精神上的不安,这时我就会去引导他们。对病人来讲,医生的一个眼神、一个微笑、一句话,都能给他们带来无限的希望。”生活中的王洁是一个喜欢阅读的人,对她来说阅读不仅是一种消遣,更是一种积累。从阅读中获取的人文知识能够帮助她更好的治疗病人。工作之余,王洁也坚持丰富自己的业余爱好。医师节前夕,王洁也会带领着团队中的女教授们利用下班时间一起排练节目。尽管下班都很晚了,但大家都乐此不疲。“生活和工作都是相辅相成的,我们需要生活中的调剂来让我们把工作做得更好。”


医学生誓词中有这样一句话:“当我步入神圣医学学府的时刻,谨庄严宣誓:我志愿献身医学,热爱祖国,忠于人民,恪守医德,尊师守纪,刻苦钻研,孜孜不倦,精益求精,全面发展。我决心竭尽全力除人类之病痛,助健康之完美,维护医术的圣洁和荣誉。”医生,不仅是一份职业,更是一份使命。从医二十余年,王洁一直保持着高强度的工作节奏,“我有时觉得自己很幸运,能把自己的事业和所爱结合起来。尽管我现在可能不能够像年轻那会儿还能经常工作到两、三点,但当学科上有新的问题出来的时候,我内心还是充满着兴奋感。这种兴奋感也会化为一种危机感鞭策着我们前进,学术无止境,我们还是要活到老、学到老!”



上一条:王鑫

下一条:周翔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