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友总会

校友动态

当前的位置是: 首页 >> 校友总会 >> 校友动态 >> 正文

周翔

发布时间 :2021年12月08日      浏览量 :

周翔:“白衣战士”的医者初心

周翔简介:四川大学华西临床医学院2001届毕业生,北京协和医院第一批国家援鄂抗疫医疗队副队长,现任北京协和医院重症医学科副主任。国家重症医学质控中心专家委员会委员、秘书,中心办公室主任。


“我年轻,也有抗击SARS经验,去一线义不容辞!”

61天来,他夜以继日地践行“白衣战士”职责:从无到有地改造病房,夜以继日地救治重患,精益求精地优化流程。要当尖兵,就要啃最硬的骨头、救最重的患者,这是周翔的初心,更是他的行动指南。

协和医疗队首批进入病房值班的医护人员合影,右二为周翔


正月初一晚,重症医学科(ICU)主任隆云来电告知医院将派出协和医疗队援助湖北,两人在电话中激烈“争执”,周翔情真意切地向主任请缨:“医院大本营更需要科室主任留守掌控全局,统筹前后两方,我年轻,也有抗击SARS经验,去一线义不容辞!”就这样,他当晚召集ICU的11名队员到院集结,进行出发前动员和物资准备。

第一批国家援鄂抗疫医疗队由北京协和医院等6家医院的121名队员组成。北京协和医院韩丁副院长任领队,周翔任国家医疗队联络员兼协和医疗队副队长。1月26日,国家医疗队进驻武汉同济医院中法新城院区,面对陌生的环境、未知的病毒、专业擅长和工作习惯各不相同的战友们,如何快速整合这6家顶尖医院力量,形成合力与战斗力成为首要任务。周翔在医院后方的有力支持和韩丁副院长的领导下,凭借多年积累的重症经验,很快便在6家医院的合作沟通中发挥纽带作用。

  在他的建议下,医疗队全员迅速集结,开展实地、全流程演练。周翔根据抗击SARS经验,对病房隔离防护流程提出进一步优化建议,并委托李奇护士长对全体队员进行实地演练。队员们来自不同医院,工作流程和习惯不尽相同,周翔在充分尊重队员原有工作习惯的基础上主动沟通、求同存异、消弭分歧、达成共识。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医疗队工作制度迅速建立,为后续建病房、收病人提供了制度保障。抵汉不到48小时,这支顶尖医疗队的合力抗疫极大地提振了武汉一线医护人员的信心。


“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

疫情形势复杂严峻,武汉同济医院中法新城院区很快被调整为新冠肺炎重症病人收治定点医院,原第一批国家援鄂抗疫医疗队的6家医院分别承担一个病区的工作,北京协和医院主动请缨承担武汉最危重的新冠患者救治工作。“这是我们该有的担当作为,韩院长帮我们争取到了。”话语中,周翔表露出对艰巨任务的无畏无惧。

新病房改造迫在眉睫,周翔随即和队员们逐一实地查看院区所有病房,结合抗击SARS时的工作经验提出新冠重症病房建设方案。原有病房条件有限,救治重患刻不容缓,周翔和队员们确定了“因地制宜,因陋就简、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的原则,以“与时间赛跑”的劲头在48小时内就建成了符合传染病“三区两通道”标准、配置32张床位的重症病房,并于当晚收治了18名重症及危重症患者。

北京协和医院牵头,北京医院、武汉同济医院及江苏省医疗队共同参与,紧锣密鼓地推进联合ICU建设


“轻伤不下火线,到能听见炮声的地方工作!”

由4支医疗队接管的联合ICU开始运行的首夜给队员们留下了深刻记忆——一个接一个生命垂危的重症患者接踵而至,氧饱和度能达到70%的人几乎没有。队员们就像打了鸡血一样,气管插管、建立通路、循环复苏…… 异常的忙碌、高度的专注使人忘却时间,在与死神赛跑的这一夜,周翔在污染区超负荷持续工作长达8小时。下班后,因长时间穿戴防护装备导致呼吸受阻,加之过于疲惫造成一时恍惚,壮实的周翔一头栽到地上,磕破眉骨,缝了3针。

即便意外负伤,周翔仍然一刻不停地坚持工作。一线排班是“技术活”,需要综合考虑,平衡搭班团队们的科室、专长、年资经验等要素,周翔就一遍遍修改、调整排班表,直到实现队伍的优化组合;为了保证不同班次的队员上下班都有班车坐,节约通勤时间多休息,周翔与多方协商,确定了班车的具体车次和接送时间。

  2月8日,伤口还未痊愈的周翔向张抒扬书记、韩丁副院长反复申请,再三坚持要到“能听见炮声的地方”战斗,张书记心疼地答应了周翔的恳求。正是凭借高度的责任心、细心和耐心,周翔全面掌握着各个病房的实时动态,统筹协调着设备供给,确保临床工作有序开展。医疗工作之余,周翔还兼职“笔杆子”,负责相关的工作总结和医疗队日志撰写等。

参与9日上午早交班的周翔,额头上还包着纱布


引入协和重症管理模式,建立医疗小组制

2月7日起,协和医疗队整建制接管中法新城院区的重症监护病房,为了使这支多学科团队尽快拧成一股绳,周翔在领队张抒扬书记和韩丁副院长的支持下,决定将协和重症医学科管理模式移植到前线。

  他积极推动协和ICU病房的三级查房和医疗组制管理模式在武汉落地,将病房32个病人分为4组,每组由固定医生和护理团队负责。教授每日查房,指导各医疗组制定治疗策略;医疗组长相当于病房主治医师,负责病人日常医疗管理工作,迅速系统地掌握患者信息,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主管医生即住院医生24小时负责制执行对病人的医疗决策。医护各司其职,对主责的病人负责,全面落实治疗方案。这样的管理模式在平时也许不起眼,但在烈性传染病病房,却避免了各班次只管一段、缺乏连续的弊端,使职责更加明确,保证病人治疗的延续性。

全副武装的周翔


“离病人有多近,就离真相有多近”

周翔始终坚信,不到床旁看病人,对治疗没有发言权。尤其重症患者一般无法用语言表达不适,这就要求医生根据患者体格检查、临床检验及床旁监测,来了解病史。换言之,重症患者的监测数据,就是他们的真切、客观的语言表达,读懂这些信息是形成正确临床判断的基础,更是评估诊治疗效的标尺。周翔相信,在“无声”的沟通中,用心倾听与研读患者的身体语言,感受每一处细微变化是大有裨益的。久而久之,“离病人有多近,就离真相有多近”便成为了每日“泡红区”(污染区)专家的信条。

周翔坚持每天到“红区”带领大家床旁查房,从未间断。查房过程中,他会仔细倾听主管医生的详细汇报,医疗组长的诊疗规划,再耐心帮助他们分析困难、厘清思路;亲手查体,仔细查看监护和呼吸参数,不放过每一个细节;为患者吸痰,了解痰液的形状和量,评估气道是否通畅,气道引流是否满意;和责任护士、护理组长、督导们一起讨论分析护理重点、难点和解决办法;和意识清楚的患者交流,鼓励他们树立信心。遇到紧急抢救,他还会亲自操刀,中心静脉置管、ECMO、二氧化碳清除等,和队友们并肩战斗。

周翔发现,重症患者在疾病的打击下常伴有情绪问题,他提出要进行及时干预与疏解,帮助患者建立信心。他在查房过程中注重医患、护患之间的沟通与互信,总是耐心倾听并理解患者诉求,反馈以积极的鼓励和肯定。他常说,医生要充分理解患者对家属的心理依赖,要请家属当外援,调动家属为患者提供积极的心理干预,帮患者形成正面心态。

  患者由衷地感恩协和的医护人员,而面对病人,周翔心中也充满感恩。他对媒体说:“我们要感谢这些病人在过去这段时间的坚持,是他们和我们共同的努力和坚持,才能取得这样的成绩。这些病人的康复意义重大,不仅会给很多的病友信心,鼓励他们战胜疾病,也极大地鼓励了和他们一起战斗的医生、护士,让他们更加有信心打赢这场战斗!”


周翔与患者进行床旁心理疏解


在整个中法新城院区24支医疗队中,协和医疗队最早最多开展有创机械通气、俯卧位通气、ECMO、抗凝治疗、支气管灌洗、血滤吸附治疗等,能用的办法都上,多学科综合施治,明显延长危重症患者生存时间,成功救治多名患者转危为安。

  回顾职业生涯,周翔一直是重大突发事件中的“白衣逆行者”。17年前新婚燕尔的他,毅然奔赴抗击SARS最前线。成都“8·25”公交杀人案、“6·15”徐州幼儿园爆炸事件、陕西安康京昆高速“8·10”特大交通事故、“4·22”朝鲜黄海北道交通事故、锡林郭勒盟“2·23”重大事故、宜宾地震、“7·19”义马气化厂爆炸、银川特大交通事故……数不清多少次临危受命,千里驰援。作为重症专家,周翔凭借出色的专业水准和敬业担当获得国家应急救援部门的高度认可,并在国际救援中为祖国争得了荣誉。“和平时期是白衣天使,突发事件是白衣战士。”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生动诠释着有血有肉、担当奉献的医者初心。



上一条:王洁

下一条:卓朝阳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