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更多人体会到存在的价值”
迪力木拉提·尼亚孜(以下简称木拉提)现在在法学院读研一,本科刚进校时他一度感到很挫败,从小成绩优异的他在大学里并不是很起眼,抱着想要锻炼自己的想法向学生会等组织投简历又屡屡受挫,学业和生活上的不顺利让他开始质疑自己的能力,怀疑自己是不是什么都做不好。
偶然一次机会,一位将要毕业的学长找到木拉提,问他是否愿意在自强社的欢送会上表演一个节目,从小热爱跳舞的木拉提毫不犹豫答应了。那次欢送会,木拉提的舞蹈征服了观众,也让木拉提被打击到的自信心缓和了不少。
之后木拉提参加了几次自强社办的活动并成为其中一员,令他印象最深刻的是每次活动都能让他产生“我很重要”的感觉。无论是“爱心包裹”活动中到各个网点推销 爱心包裹,还是社庆活动中邀请嘉宾、布置场地,自强社的活动几乎都是全员参与,大家齐心协力、默契配合,“这就是让大家都有用处,会让大家觉得在各种地方 我都很重要。”
“让更多人体会到存在的价值”,这是自强社指导老师卢希芬经常对社员们说的话,也是自强社秉承的信念。自强社中很多社 员来自贫困家庭,日常接触中,卢希芬发现这些同学常常在自信心方面有所欠缺,他们不是没有能力,而是缺乏一个展示自己、证明自己价值的平台,“自强社就是 为了贫困的川大同学创造的一个平台。”卢希芬说。
自强社背后的“卢妈妈”
自强社的人都说他们有位特殊成员,陪伴自强社成长却从不求什么回报,她既不是多年后归来的骨灰级社员也不是刚入社的新社员,她就是自强社的指导老师卢希芬,大家叫她“卢老师”,也叫她“卢妈妈”。
受到认可的木拉提生活里还是有点“怯”,不敢主动找老师交流,害怕老师因为他的成绩不好就冷漠对待。卢希芬了解情况后,就经常找木拉提聊天,帮他树立自 信心。考虑到木拉提家庭比较困难,卢希芬还主动向他推荐勤工助学的岗位,缓解经济压力的同时增加木拉提与人交流的机会……“卢老师给人的帮助不仅仅是物质 上的,更是精神上的,她给我们的不是施舍,而是让我们知道,这一切都是我们通过努力获得的。”木拉提说。
有时候自强社的同学会去一些比较偏远的地方进行志愿服务,看到一些不好的现象时偶尔也会抱怨。这时,卢老师总会告诉学生,遇到一些你没有办法改变的问题时,不要去抱怨,而应尽最大努力想一想你自己可以做些什么令世界更美好。
每年中秋卢希芬老师都会和自强社的同学们一起过节,每一次校外做活动,卢老师也会时刻牵挂着学生,每隔一段时间就会打一次电话询问情况,为同学们的安全 担心,也为他们的成长开心。谈到自己的付出,卢老师认为,“其实很多时候,我感觉是他们在帮助我。他们给了我很多亲情,给了我很多认可,给了我很多快 乐。”“自强社是一个不断有奇迹发生的地方,因为有卢老师。”现任社长齐子贝这样说道。
收获爱也传递爱
自强社的同学们大多受到中国扶贫基金会新长城助学金等社会奖助金的资助,也受到很多像“卢妈妈”一样的好心人关怀,收获爱心的同时他们也在向外界传递着爱心。
起始于 2009年的“爱心包裹”活动就是自强社传递爱心的一种方式,每年自强社都会在校内召集志愿者到市区的各大邮局附近劝募爱心人士以整百的形式进行募捐,募 捐的钱将根据受捐地区中小学生的具体需要订购一定数量的学习、生活用品,再以统一规格的包裹送往贫困地区的小学。
“许多年前我也像他们一样,上着乡村小学,缺乏学习用具,我深深了解孩子们内心的想法。”参加了今年冬天“爱心包裹”募捐活动的自强社社员马维菊说道,“这个活动给我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让我在没有经济实力的情况下也可以为孩子们能过一个温暖的冬天出一份力。”
资料显示,去年自强社为“爱心包裹”项目共募集21万余元,活动开展以来已累计组织参与志愿者7036人次,筹款1034524元,为一万余名贫困地区 的小学生送去了爱心。“川大每年都会出现几名能在一个月内募集上万元捐款的志愿者,有些人可能在一个月内只能筹集到几百元,看起来没有前者强大,但对每一 名志愿者个体来讲这都是一种成长。”齐子贝介绍到。
除此之外,自强社还开展了“跑完全程”、“向阳花”作文结对、“爱心宿舍·环保助学”等一系列 活动全方位地帮助贫困地区的中小学生。“这些公益活动不仅仅帮助了别人,最重要的是通过这些公益活动教会我们要有责任心,关注自己的同时也要关注别人。” 齐子贝说。
(作者: 高珊 邱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