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友总会

校友动态

当前的位置是: 首页 >> 校友总会 >> 校友动态 >> 正文

杰出校友王正荣出席四川大学2013级研究生开学典礼

发布时间 :2013年09月18日      浏览量 :

9月18日上午,四川大学2013级研究生开学典礼在望江校区体育馆隆重举行。四川大学党委书记杨泉明教授,校长谢和平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涂铭旌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高洁教授,四川大学杰出教授曹顺庆,四川大学杰出教授钟本和,校党委常务副书记罗中枢教授,常务副校长李虹教授,常务副校长李光宪教授,副校长魏于全院士,校党委副书记周学东教授,副校长石坚教授,校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徐兰教授,校党委副书记李向成教授,副校长晏世经教授出席典礼并在主席台前排就坐。全体校长助理,各学院、各部处负责人,研究生导师及教师代表,校友代表,全体2013级研究生及部分家长代表参加了典礼。开学典礼由副校长魏于全院士主持。

校友代表、十一届四川省政协副主席、农工党中央常委及四川省主委王正荣教授代表校友发言。他以寄予同学们三句话:珍惜、尊重、奉献,勉励全体新同学珍惜在川大学习的机会,学会尊重,乐于奉献,努力实现人生价值。

附:王正荣校友讲话稿:

今天非常荣幸应邀出席四川大学2013年研究生开学典礼。首先请允许我借此机会向长期关心、培育和激励我成长的母校表示衷心的感谢!向在座的各位领导、老师们致以崇高的敬意!向通过艰苦努力考上2013年川大研究生的6000余名莘莘学子表示热烈祝贺!

学校邀请我为新入学的6000余名莘莘学子给予新生寄语,我想讲三句话:

第一句珍惜。你们今天能成为川大的研究生实属经历了太多不易。首先是你们通过自身的刻苦努力和拼搏奋斗,通过你们的过五关斩六将才选拔成为川大的研究生,这是进入了高层次人才培养队伍,这是为你们人生和将来的职业生涯开启了重要航道和征程。第二是川大通过这些年的学校合并和调整,学科间的相互渗透和融合,已发展成为学科门类齐全、人文底蕴厚重、学术影响深远,集文、理、医、工为一体的综合性、“211”和“985”的全国重点大学,学校为你们的学习和发展创造了很好的条件,更为你们在学术创新、特别是跨学科、跨专业的交流学习和创新上,提供了很好的平台。你们很幸运,应该懂得珍惜。回想当年我们的学习条件,比你们差远了。我的本科是华西77级医学专业,毕业后考取了华西医大生物医学工程研究生,那时的我们都十分珍惜学习机会,用如饥似渴形容绝不为过。过去医学生几乎不学数学和物理等课程,自己在读研究生期间自学高等数学,并选修了大量的数理课程,如复变函数论、偏微分方程、张量分析和工程力学等,过去华西没有这些专业和教师,我们只有到当时成都科技大学学习,跨校学习手续多,麻烦多。正是这种跨学科的学习,不但拓展了思路、开阔了自己的视野,更为以后的职业生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无论是从事学术研究,还是行政管理,乃至参政议政、建言献策均从研究生期间的跨学科学习和交流中受益非浅。今天的川大学科齐全,为你们跨学科跨专业学习和合作创造了条件,希望你们把握好机会、利用好条件。在研究生学习期间,学到更多的知识,掌握更多的本领。当你们步入社会开展工作时,才不会叹惜“书到用时方恨少”。更希望你们在人文和科学领域多交流学习和渗透,套改爱因斯坦的一句名言:自然科学没有人文社会学做支撑就像是瘸子,人文社会学没有自然科学来引领就像是瞎子。这也是培养复合型人才的要求。我想那些给自己未来定位成复合型人才的学子们,川大为你们做好了准备。

第二句话尊重。川大历史厚重,以“海纳百川、有容乃大”为校训吸纳包容来自全球的专家学者为川大的发展壮大发挥了极大的激励作用,川大又以“严谨、勤奋、求是、创新”的校风培养影响了大批优秀莘莘学子。这样的川大精神值得我们尊重,值得我们发扬光大。川大的许多优良传统和先进人物、先进事迹值得我们去尊重、去传承。川大原华西有一位老教授对我影响很大,特别是在我从政的道路上对我的影响尤为深刻。他就是中国社区医学的创始人和健康教育事业的奠基人陈志潜,他不仅被公认为初级卫生保健的先驱,还被发达国家学术界誉为“中国公共卫生之父”。陈志潜先生是上世纪二十年代末毕业于北京协和医学院的医学博士,毕业后先从事于临床医学。在三十年代初受平民教育家晏阳初“‘富国强民’从农村治“愚、贫、弱、私”开始思想的影响,毅然决然的主动放弃北京丰厚的待遇、大城市的优越条件,到河北省定县探寻解决中国农村卫生困境的途径,开创性的建立定县“农村三级医疗卫生保健网”模式,现在被全世界特别是第三世界普遍推广。陈志潜对基层卫生保健的认识比1977年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2000年人人享有卫生保健”的计划早40多年。40年代陈志潜为四川省建立起综合医院,传染病院,妇婴保健机构,公共卫生人员培训中心以及温江农村卫生实验区。为四川省大部分市、县,建立起公立公共卫生机构,这在当时全国是绝无仅有的。陈志潜执著地追求,默默地奉献,他将毕生心血都献给了我国的公共卫生事业。陈志潜是我们医疗卫生工作者的骄傲,在如今只讲物质追求、心浮气躁的现实社会中,他不求名利,不图享受,为事业奉献的高贵精神更显得弥足珍贵,值得我们学习、倡导和弘扬。

第三句话奉献。人生的价值不在于他获取了多少,而在于他奉献了多少。陈志潜老先生正是这样一位埋头耕耘不图回报的知识分子楷模,他淡薄名利,从关心和改善最底层老百姓的健康做起,最终实现他的崇高人生价值。在先贤们的影响和感召,我们的人生观不断得到升华。在5.12 汶川大地震中,震后1小时我就带领省里第一支医疗救援对赶往地震灾区,不顾一路险情和个人安危,我们以最快的速度赶到灾区,在十分危险的现场抢救伤员。经历了这场生与死的考验,血与火的洗礼,对人生的意义有了更深刻领悟。研究生学习不仅培养如何做好学问,同时要培养如何做好人。现代科学研究,学术发展不再象过去靠个人奋斗,往往需要团对的合作。没有奉献精神难于形成团队精神。不懂得合作的,再拼搏也难以大成。同样不懂得奉献和感恩的,再优秀也难以成功。国外有专家作过统计一个人的成功大约30%取决于智商,70%取决于情商。愿你们在研究生学习期间“善立身,诚为人,信做事”。

最后,祝你们学业有成,前途远大。

上一条:佳节团圆月,心系母校情——川大厦门校友会2013中秋博饼联谊会

下一条:杰出校友李锂出席四川大学2013级本科生开学典礼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