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友总会

校友动态

当前的位置是: 首页 >> 校友总会 >> 校友动态 >> 正文

彭江梅

发布时间 :2021年12月14日      浏览量 :

我们有自己的信仰,要救助更多的人

——对话川大华西援鄂护士彭江梅

  59天抗疫援鄂,彭江梅所在的川大华西第四医院医疗队在最困难的疫情初期深入武汉,他们主要负责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东院重症和危重症患者救治护理工作。初次出川的她将铭记这次经历:“想去把这场战役打好,我们有必胜的信心!”

出川:本来就是我们的使命

  2020年2月2日,四川省第三批医疗队增援武汉。配着统一的褚红衣、蓝口罩,12名华西四院的医护人员带着满当的物资抵达江城。彭江梅正是这支队伍中的一员。身为急诊科、重症医学科副护士长的她,在接到通知时第一时间就报了名。

  “报名之后我才告诉家人的,告诉他们的时候,他们愣了一下。”彭江梅说道,“当时就想着怎么去报名,好在家人还是挺支持我的。”

  旁人给医护工作者们打上的标签是“白衣战士”,病人们将他们当做最后一根代表希望的稻草,但事实上,被寄予期望的医生护士们其实也只是一群鼓足勇气的普通人。

  子女、妻子、妈妈,每个身份的背后都意味着一份牵挂。家人们当然不希望彭江梅冒这个风险,但在她“先斩后奏”地报名后还是选择了全力支持。照顾好孩子、照顾好家、嘱咐她在一线照顾好自己一定平平安安地回来……当彭江梅作为护士选择了在疫情战场上“冲锋陷阵”,她的家人其实也做出了抉择,默默地为她斩断一切后顾之忧,让她能全身心地投入到这场守护生命的战“疫”中。

  虽然作为医护工作者对于新冠肺炎相关信息的了解已经远超常人,但武汉疫情爆发中心的情况还是超出了彭江梅的预期:“因为在成都我也是长期在急诊上班,所以对新冠肺炎疫情有一定的了解,但是到了武汉以后我们才发现,情况好像比我们想象中的还要严重。”

武汉:当时想的就是他们快点好起来

  “下了飞机,我们坐大巴车到酒店,然后就看到此时的武汉简直就是一座空城。”援鄂医疗队离川的时候,成都的情况还不算最严峻,因此抵达江城的瞬间彭江梅就被巨大的对比震撼:“街上没有一辆车也没有一个人,那种凄凉的感觉真的一下就出来了。”亲身体会到疫情危险的那一刻,队员们都多多少少产生了犹豫的情绪,但很快这种沮丧就被繁忙的工作和救人的急迫所取代。

  “在成都报名的时候,大家都很激动,‘我要到武汉去了!我要去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到了武汉才发现疫情的艰险,很多人一开始都是靠安眠药睡觉的。”彭江梅说道,“但是后面就既来之则安之了,我们是白衣战士,不管在哪里都要有这种使命感。我们有自己的信仰,要救助更多的人,让他们更早的团聚、让武汉好起来、让我们中国也好起来!”

  在这种精神的鼓舞之下,这批川大华西医疗队马上接管了两个病区开始工作,与其他援鄂医疗队、当地医护工作者重新编组,制定新的规范,和其他医院交接磨合,这些来自五湖四海的医疗团队们很快就建立了默契。按彭护士的话说,130多个人,任务结束后不说全部认识,有100个肯定也互相熟了。

  以彭江梅为首的华西四院援鄂小队长期在急诊和重症医学科工作,因此他们在武汉直接接管的就是重症患者。“相当于把在成都的重症患者管理经验搬到武汉去。”她话虽这么轻松地说,但现实却是条件有限,困难重重。

  科室由普通的乳腺外科改造、被捐赠的仪器型号不同、病人源源不断地进入压迫着本就不多的操作学习时间,彭江梅和她的同事们就靠手机上的说明书学,凭着相似仪器的经验对比上手。“穿防护服的那种感觉就好像在一个塑料袋里面,你知道吧?”但更令护士们棘手的是护目镜,虽然现在彭江梅讲起来乐呵呵的,但通过她的描述也可想而知当时的不易,“用护目镜的时候因为体温(有水汽),最早还没有防雾的擦拭眼镜的东西,大家就自己想办法看怎么样能坚持最久。看机器就只能用眼睛去寻找一丝种光亮,这个是最困难的。”

  不过,办法总比困难多。就像彭护士所言:“我们又不是去享福的,本来就是去战斗的。”护目镜起雾大家就各显神通自己想办法解决,队员们消极了就隔着安全距离聊天互相鼓励,克服恐惧,积极面对,而这些勇气都来源于他们对自己和战友们百分之百的信任。

  彭江梅说:“我们代表医院、代表四川去支援武汉,大家都挺自豪的。开始确实有一瞬间觉得‘我会不会回不去了,会不会见不到家人了’。但是后面想想我们还是有底气的,这么大的团队,全中国最优秀的医生都集中在这里了。”治疗过程中也是如此,每个好转的病例都在加强他们的信念。亲眼见证数日的辛苦付出终有成效,一个个重症患者治愈出院,她笑着回忆说,“然后就更有激情,更有信心了!”

一线:因为我们是华西的,一定要相信我们

  物资的紧缺让护士们根本不敢浪费任何一件防护服,“不喝水、不上厕所,能节约就节约”。其实按照医院的统一调度,每个护士一天轮班4小时,工作时间并不算长,然而新冠病情磨人之处却不止在于此——更在于复杂的消杀环节和不断攀升的心理压力。

  从医院到酒店,三次全身消毒,耗时将近两个钟头。从隔离区走出,要经历两个缓冲间才能卸下一身的医用装备;清洁区有专门的护士负责全身消毒,包括防护服里面的衣服;到了酒店门口也还需要消毒,连鞋底都要擦拭。污染区、半污染区、清洁区隔离严格,就连酒店的电梯都区分了污染与清洁。最令人难以想象的是,为了防止一些高危操作所带来的危险,医护工作者们每天都要用生理盐水冲洗眼睛和耳朵,让最脆弱的器官承受日复一日的消毒刺激。但谈到这些异常繁复的操作流程,彭江梅反而是一副习以为常的好心态:“是挺难的,但是为了大家都安安全全零感染回到成都,再困难我们都要严格按照这个程序做。我们都想平平安安回来。”

  新冠的症状恶化迅猛,轻则食之无味,重则影响心脏和肾功能,甚至导致病人呼吸困难。彭江梅想起一位病情极为严重的患者,病人呼吸困难到只有进行气管插管才能维持生命,当时患者拉着我们队的一个护士,问能不能活着出去?我们的护士就告诉他:“你要相信我们,一定要积极配合治疗。你一定能够出去,因为我们是华西的!”

  从插管到拔管,曾一脚踏上死亡线的病人慢慢康复起来,逐渐恢复到可以自己吃饭,华西的战士们没有辜负病人的信任。随着病人们渐渐痊愈直至出院,护士们也十分欣慰。康复的患者会帮衬病区仅有的一位保洁大姐打扫,帮护士们发盒饭;来自各地的医疗队按照墙上贴着的消毒海报,每天相互提醒对方哪一步没做;往返医院酒店的司机完全按照医护人员们的作息接送;酒店的武汉大厨尽量满足医疗队的四川口味。“生怕我们吃不惯,”彭江梅现在回忆起来仍感觉十分暖心,“武汉人民真的是拧成一股绳,打赢这场战役是大家共同的使命。”

  江城满樱花,万物生光辉的时候,彭江梅她们所接管的病区出院了第一名患者。看着病人离开医院的背影,“这带给我们的是更多的信心,我们把他治好了,我们看到了希望。”

凯旋:我们短暂的分离,是为了让更多的家庭团聚

  到了三四月份,春天来了,物资方面也有所好转,很多病人都开始痊愈出院。彭江梅等人在前一天做好了所有交接工作,准备第二天去接手另外一家医院,当天夜里11点的一通电话取消了她们的全部计划。“我们当时很纳闷,为什么不去医院了?”回川的消息来得很突然,但好在医院里的患者状态都已趋于平稳,让她们可以纵情沉浸在回家的巨大喜悦中。临行前的一晚,她们辗转反侧:“一想到我们能够平安回去,还是挺自豪的。”

  返蓉的医生护士们都被安排到了酒店进行隔离,长时间的离家也让思念越熬越浓,但是他们很多人却拒绝了和家人们的遥遥相见。隔着窗户、隔着大巴远远地挥一挥手,相见而不能相拥,比一直不要见面更让人难受和心酸,彭江梅笑着说,“从机场到隔离酒店,在大巴车过的时候看一眼,挥一挥手,想想算了。就这种场面接受不了,我还是喜欢一个惊喜(直接)回去。”

  大人们都明白这是一场十分冒险且漫长的战役,但是对于一岁多的女儿来说,外面看不见的敌人和妈妈曾面对的危险,实在是太难理解了。彭江梅告诉自己的女儿,“我们短暂的分离,是为了让更多的家庭团聚,现在妈妈回来了,妈妈的承诺兑现了。”孩子还小,但是面对未来所必须的坚强和勇敢,是彭江梅这次战疫归来之后最想向女儿传达的品质。

  春天早已到来,或许在不久的一个和煦午后,凯旋的抗疫战士们就可以相聚在火锅前高歌!


上一条:朱自鑫

下一条:杨旭堃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