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译”战疫:对话援意医疗队翻译吉晋
吉晋:四川大学外国语学院2008届外国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研究生,2011年留校任教
为什么选择和华西医院的队伍一起前往意大利?
作为一名语言教师,多年口译学习和实践使我养成了关注时事,并时刻更新知识库和词汇库的习惯。所以从一月份疫情刚开始时,我就有专门收集学习相关的专业词汇和背景知识。此外,2月18号至2月20号,中国——世界卫生组织联合专家考察组到访四川,也是我全程担任翻译,这为我参与此次赴意大利的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接到了前往意大利的任务之后,我又开始做一些新的准备,包括了解最新的第七版的诊疗方案和第六版的防控方案,收集并汇总意大利的国情、卫生体系、最新疫情情况等其他相关信息。
过去后平时的日常工作主要有哪些?
主要的工作是专家组与意方相关交流的翻译,包括接受意大利国家电视台采访的联络工作和医学资料的笔译工作。我们与意大利的伦巴第大区主席共同召开的新闻发布会就受到了较高的关注,这次发布会同样也是中文——英文——意大利语的三语接力交传。我们发现用英语作为中介语言的传播效果会比较好,因为这会让更多说英语的国家关注这个新闻发布会。除此之外,我们还负责与意方的协调和统筹、工作组行动计划编制和部分后勤保障工作。
在工作过程中有没有遇到过困难?如果有是怎么克服的?
我们当时的主要问题是专业翻译人员不够。在我们辗转多个城市并和当地的医疗组进行配合的过程中,需要翻译很多医学资料,工作强度非常大,却找不到更多专业的翻译人员。大多数时候,我们与当地的政府部门相关人员及医生之间选择用英语交流,因为这更加高效并且能更好的陈述一些专业术语。但有时我们也会遇到无法通过英语直接交流的情况,当时最好的解决方案就是:中国专家们说中文,由我先翻译成英语,再由当地医院的医生、红十字会工作人员或者是当地对医学相关的背景知识和词汇比较熟悉的人,将英语翻成意大利语。这样三语接力交传的过程虽然耗时较长,但是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认为保证信息传达的准确性才是最重要的。
在这次意大利之行中觉得中国和意大利在应对疫情的方式有哪些不同?
主要还是两国的卫生系统有一些区别。中国采取了比较严格的个人防控措施。
意大利的朋友们是怎么评价咱们川大的医生?
意大利的医生和普通民众都非常欢迎咱们川大的医生,许多民众在看到中国医生的时候都非常热情,会过来挥手打招呼,或者是问候我们,或者是过来表示感谢。意大利医生和专家组之间的沟通也非常好,双方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在专家组离开罗马去意大利北部的时候,还不断有罗马的医生与咱们川大的医生联系,并咨询各种医学方面和公共卫生政策方面的问题。
在志愿支援过程中有想过害怕而放弃吗?为什么?
没有。面对意大利严峻的疫情形势,时间紧迫,工作压力也特别大,我们没有时间害怕,每天都在争分夺秒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去翻译各种资料。
在此次抗疫志愿支援过程中印象最深的事是什么?为什么?
对我来说印象最深的事情是最后在米兰坐摆渡车即将登机回国的时候,意大利的工作人员还跑过来询问我们的专家病毒核酸检测等问题。
亲人和朋友是怎么看待你做志愿者这件事的?
我的家人和朋友没有反对,但是他们都很担心我,毕竟当时意大利的情况不是很乐观。但是当时任务很紧急,大家都没有多少反应的时间。但是他们从我去意大利之后就一直在关注意大利方面有关疫情的新闻,也经常打电话问我的健康状况,提醒我各种防疫的注意事项。
通过这次抗疫之行,有什么感悟?
从我个人专业的角度而言,我觉得应该建立一个专业且能够迅速反应、全面作战的翻译队伍。因为这种翻译工作的工作量非常大,需要随时保持战斗状态。心理和身体的状态都要好,这不仅需要强大的专业能力,还需要良好的身体素质和抗压能力。居安思危、未雨绸缪,我认为应该把建设这样一支专业队伍尽快提上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