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领人民创造幸福生活,是我们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全面小康路上不能忘记每一个民族、每一个家庭。”凉山人民的幸福一直是习总书记最牵挂的事。在凉山州甘洛县斯觉镇格布村顺利通过州脱贫验收检查后,2018年11月24日彝历新年期间,在四川大学对外联络办公室的支持下,四川大学学工部老师带领十三名师生前往甘洛县格布村,为村里200多户彝族农户拍摄全家福,现场感受和见证国家精准扶贫政策和四川大学帮扶措施给当地百姓所带来的幸福感。
自2013年定点帮扶甘洛县以来,四川大学结合甘洛县脱贫攻坚的工作实际,努力探索精准扶贫的“川大模式”,在教育帮扶促民生、人才帮扶派干部、智力帮扶出规划、医疗帮扶助健康、产业帮扶助发展等五个方面取得了成效。
在增强老百姓获得感方面,四川大学帮扶干部深入百姓生活,在学校的大力支持下为村民购买了家具、家电、清洁用品、棉被等必需品,切实解决了村民的生活需求。格布村150户贫困户通过易地扶贫搬迁和彝家新寨项目,实现了住房改善全覆盖,10月起,老乡们已陆续搬进新居。2018年11月是他们在新居过的第一个彝族新年,外出打工的村民回家与家人团聚,住着新房子,用着新家具,换上新衣服,格布村村民以全新的面貌迎接这个特殊的新年。
24日早上九点,在斯觉镇干部的带领下,师生一行分为四组,分别前往格布村、新民组、阿呷一组、阿呷二组开展拍摄工作。志愿者们在老师及当地干部的带领下走进村舍,了解扶贫现状,感受彝族年团圆的氛围。老乡们脸上洋溢着幸福的微笑,对党的扶贫政策带来的变化充满感激。
拍摄结束后,老师和同学们同甘洛挂职扶贫的老师们进行了深入的交流,详细了解到开展扶贫攻坚以来当地发生的新变化、新气象,对农村及农村的扶贫工作有了全新的认识。
学工部的陈老师和姜老师现场为同学们实地讲解和演示摄影技巧,把课外教学场地搬到了村子里,让志愿者们有了更多的收获。
关于本次活动,川大志愿者们这样说:
“无论什么时候,无论什么地点,他们总会拿出他们最饱满的热情来招呼每一位远道而来的客人。”
“在扶贫过程中,我们要做到硬件与软件相匹配,硬件就是真正的物质条件,软件是我们对于生活的一种希望。这需要我们去引导,去塑造一个令人愉悦的生活环境……”
“在与村民的沟通中,我感觉到了国家在当地的扶贫工作,真正做到了真扶贫,扶真贫。但是很多孩子都没有上学,这也是需要考虑的问题。”
“看到建档立卡户帮扶卡写的帮扶单位为四川大学时,感到非常自豪。”
当地人民这样说道:
“你们远道而来,给我们拍照,你们却不能在我家吃饭,我真的很难受。”
“国家政策好,形势好,把我们从山地搬迁到平地,房子也修好了。”
“把今年的腊肉拿给老师们看,肥得很呢……”
“我教的三年级孩子,孩子每一次写十年后的自己,有人会写:希望十年后的自己能去上海打工,有好多孩子,这些朴实的话却也是我所担忧的。”
每一个感动都是政策实施的回馈,每一个细节都是发自内心的收获,每个问题都值得去深切思考其解决方案。
付出是幸福的,被爱也是幸福的。川大驻当地扶贫干部董薇从历史渊源、发展现状、民族文化特色、扶贫政策出发,并结合自身的感受表示,无论是教育还是观念,都是需要一步步循序渐进的过程。“从这儿回归幸福,有说不完的收获与体验”,她如是说。
彝族人民热情好客的品质感染着每一位志愿者,触动了每个人内心最深的情感。本次拍摄全家福活动在新年之际给村民带去一种新气象,彝族人民获得他们的全家福,每一位志愿者,也获得最大的收获。在大凉山见证的幸福的也让老师和同学们重新思考关于幸福的定义。